□徐宁 王春义 段德咏 10月31日,随着国网山东威海供电公司调度员下达操作指令,国内目前在建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半岛南U海上风电项目U1场址一期工程全容量接入电网运行。U1场址一期工程全部风机并网后,每年能够提供15.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6.8万吨,分别减少灰渣和废气排放13.9万吨、127.4万吨。 当前,山东省正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平台枢纽作用,全力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实践之路。 建强一张电网 服务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11月5日,在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东平换流站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他们利用施工黄金时期,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该工程起于甘肃陇东庆阳,落点山东泰安东平,是全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工程,投运后能将甘肃陇东地区的煤电、风电、光伏发电“打捆”送往山东,年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约占50%,提高电力余缺互济、时空互补、多能互换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如今,山东电网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省级电网,以特高压“五交三直一环网”为支撑,接纳外电能力超过3250万千瓦,今夏“外电入鲁”最大电力达2698万千瓦,助力山东电网平稳迈入“亿”千瓦时代;500千伏电网形成“五横三纵”密集环网结构,实现不同区域电能灵活可靠输送;220千伏电源点县域全覆盖,发展水平国内领先。 据山东电力发展部主任石岩介绍,山东目前正在推进“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聚焦胶东半岛核电基地、海上风光能源基地发展,提前谋划“东电西送”输电通道,将东部清洁能源向全省配置。同时,进一步完善山东电网北部500千伏电网架构,加快建设潍坊、滨州、东营区域500千伏新能源汇集工程,构建山东北部可再生能源基地“北电南送”的4站10回500千伏输电通道,将鲁北的绿色电能输送到全省。针对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的发展,山东电力坚持科学统筹规划、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的原则,为清洁能源消纳提供电网支撑。 截至10月底,山东电网太阳能发电容量5317.27万千瓦,同比增长31.54%,居全国第一;并网风电场275座,容量2475.03万千瓦,同比增长22.51%,位居全国第四。今年前10个月,山东电网共消纳省内风电、光伏发电9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3%。 打造一套平台 提供优质高效并网服务 “有了国网新能源云平台,能够让数据代替人跑腿,办理接入手续既省时又省力。”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发展部电源接入专责张小奇登录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发现国华(东营市垦利区)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经通过该平台成功提交HG14场址100万千瓦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报告。 在服务新能源并网方面,山东电力实施了“清风暖阳”专项行动,为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提供精细化服务,受到新能源企业广泛好评。 早在2021年,山东电力在国网系统首批试点建设新能源云平台,目前已经实现新能源发电项目和储能项目接网业务全部“云上流转”,透明服务。截至10月底,山东有1996家能源企业成为该平台用户。此外,山东电力还在国网系统率先编制清洁能源、新型储能等电源项目接网全流程管理细则,将并网环节由10个优化为8个,接网时间平均压缩10个工作日。 近年来,山东电力在全国率先建设应用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监督服务平台、网源监督服务技术平台;建成了省级能源互联网仿真防御实验室、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国家级实验室,以及山东省首个电池储能技术综合实验室——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山东)实验室,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建好一个市场 助力新型储能健康发展 6月1日,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岛南国投配套储能场站完成电力现货市场日前申报,实现与海上风电项目一体化参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成为全国首个与新能源场站联合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配套储能电站。 截至10月底,山东电网并网运行新型储能电站87座,规模为353.22万千瓦,同比增长314%,新型储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负责人刘军坦言:“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的常态化平稳运行,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山东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力市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中长期、现货、零售、辅助服务并存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自2021年12月以来,电力现货市场一直保持连续平稳运行,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自2021年12月起,山东陆续出台了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和容量补偿等相关政策,支持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获得电能量收益;在山东省范围内租赁储能电站容量使用,获得相关收益;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按2倍标准给予容量补偿;支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参与电网调频、爬坡、黑启动等辅助服务,获得辅助服务收益。这些基于电力市场的创新举措,为新型储能健康发展贡献了“山东方案”。 建成一批实体 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这是我们研发生产的分布式储能舱,采用模块化组合,具备全密封液冷、全要素安全监测等功能。”10月20日,在2023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山东电力展区,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观看展览的观众介绍道。 展区内,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了德州齐河建成的国内首个“分布式储能﹢云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针对分布式光伏引发的配电网反向重过载和用户过电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展示了数字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成果,这种充电站能够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协同联动。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移动应急充电舱等成果,这种充电舱可用于节日期间高速服务区、景区应急充电等场景。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5G多合一融合终端等成果,这种终端主要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信号传输,目前已经在山东电网推广应用。 山东电力在成立一批实体企业、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先后与相关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和山东省储能高质量发展联盟。协会和联盟的成立,已成为政产学研用增进交流的纽带、分享智慧的平台和技术创新的高地。 山东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伟表示:“我们将持续‘向新、向绿、向未来’,奋力闯出一条示范之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打造‘齐鲁样板’、作出‘山东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年11月15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