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市场机制治理产能过剩 政策必须细化并落地

发布日期: 2013-11-15 信息来源:

国土部近日发布消息称,将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管控,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一律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此外,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预审申请。

对此,不少网民认为,加强调控是预防产能过剩的必要措施,上述举措如能严格执行,将对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起到显著抑制作用。但是,产能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应从市场规律入手,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调节功能,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治本之策。

或能有效遏制产能

网民认为,国土部的这一举措是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又一重拳,如能执行到位,对治理和遏制产能过剩将起到显著作用。

网民“G TXH”说,尽管部分地方政府还未下定决心,身处于该行业的企业大多并无这种意愿,但解决这种顽疾,前期用行政手段打头阵是有必要的,期待尽快有战果出现。

网民“江水东逝”指出,产能严重过剩是条块分割、地方本位主义的产物,工业用地滥用“指标”,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限制严重过剩行业用地在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地的合理化利用水平。

政策须细化落地

网民“明志行直马千里”说“什么叫产能过剩,什么叫严重过剩,还是尽量给个明确的量化定义吧,要不政策实际执行时又多了许多权力寻租的空间。”

网民“杜猛”指出,还要警惕地方政府可能利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权力,将已经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上收,或停止下放原来打算下放的审批权,那么“产能沼泽陷阱”消化成本会更大。

网民还认为,除了在用地方面不予审批外,还需在能耗、水耗、环保、安全等方面进行硬性指标的管理。另外,还可以从环境容量的管理制度、区域排污总量的约束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方面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管理和约束。这样就能从产业政策方面起到良好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更应倚重市场机制

不少网民指出,要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要总结多次治理产能过剩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厘清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合理界限,避免落入过多强化产业政策干预的窠臼,从而使化解产能过剩与深化市场改革之间形成相互配合促进的良性互动。

网民“马光远”认为,很多产能的出现更多地不是因为企业对市场判断有误,而是跟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治理过剩产能的本质,是真正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治理过剩产能的关键是回到市场化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真正打破地方政府对过剩产能的人为保护。

网民“巴曙松”也认为,过多采用行政手段限制投资,不仅难以达到根治产能过剩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产业政策与行政干预反弹,不利于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建立与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调节产能过剩“长效机制”,破除所有制歧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功能,通过深化改革、鼓励以市场规则主导的兼并重组,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并为经济持久增长夯实微观基础。(记者 班娟娟 整理)

相关链接